古代“快递”简史

发布日期:2022-03-11 02:40:04 ??所属分类:生活配送

据说“网购”已经被列入中国当下“新四大发明”。很多人生活中最愉快的瞬间,就是从快递员手里接过期待已久的网购成果,愉快地拆开快递。在古代,人们如何寄送快递?这其实是一个涉及交通史、传播史的重要学术问题。在大部分时候,政府官方快递和百姓私人快递有很大区别,学者们对官方驿传已经有不少研究,但对古人私人物品的远途寄送还有很多细节没有弄清楚。
商周时期道路畅通,“快递”主要服务军事
快递出现的前提是畅通的道路。中国的快递事业起源很早,据说三皇五帝时代已经有了雏形,这个真实性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,但在甲骨文里,确实已经有了驿传系统相关的记叙,地方发生的新闻事件,定期会通过这个系统报告到殷王那里。周朝时期,道路更加宽阔,通达全国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,这为快递事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。古代有本非常著名的书叫《穆天子传》,是西晋的时候从古墓里挖出来的,有人说是西周人写的,也有人说是战国人写的,反正很可能是周朝的文字。这个书讲的就是周穆王姬满游历天下之事,尤其是前面几卷,讲他驾八骏西巡天下,用了五年时间,行程三万五千里,会见西王母。司马迁的《史记》里还记载,周穆王在拜会西王母的时候,收到有人叛乱的消息,他乘着千里马赶回中原平叛,后世说“一日千里”,这是非常的交通速度。

《驿使图》壁画砖是我国已发现最早的古代邮驿形象

当时的交通主干道,叫“周行”或者“周道”,在《诗经》里,这两个词经常会出现。《周礼》里记载的官职中有个“野庐氏”,大概类似今天的“交通部部长”,专门管理交通设施的建设和维护,他的工作职责之一,就是要在主要道路的两侧种上树,隔一段距离还要挖口井,建设叫“宿息”的供“快递员”休息的场所。根据《国语》的记载,当时的道路“十里有井,二十里有舍”,隔十里路就有一口井,每二十里就有一个供“快递员”休息的“舍”。《周礼·地官》中的记载稍微有点不同,说:“凡国野之道,十里有庐,庐有饮食;三十里有宿,宿有路室,路室有委。”传说孔子做过委吏,管的很可能就是这种路边给“快递员”供给物品的小仓库。不管怎么说,当时的道路质量已经很高了。
春秋时期,各大诸侯国都有类似驿站的机构,齐国、郑国叫“遽”,晋国、楚国叫“驲”,也有些国家叫“传”,这些运输机构主要为军事服务。到了战国时期,交通物流水平就更高了,甚至出现了私人邮递系统。《史记》里记载,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国信陵君有自己的传报系统,收到信息比魏王还快。他后来被魏王猜忌,这就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。
整个商周时期,普通百姓都无法使用上面提到的这些传送系统,他们之间的信件,都靠人肉代送,托付给正好去远方的行人。
秦汉能快递荔枝、龙眼,最高时速每小时四十五公里
秦汉时期的道路叫“驰道”,宽五十步,接近七十米,这比今天的很多城市的主干道还要宽很多。当时最快的行驶速度有多快呢?汉昭帝刘弗陵去世后,大将军霍光征召昌邑王刘贺(也就是有名的海昏侯)来主持丧礼,他接到消息后午时从昌邑出发,一路狂奔,累死了几匹马,晡时就到达了定陶,大概三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走了一百三十五里路,每小时大概在四十五公里左右。这差不多是马匹能达到的极限,从商周到清代,运输工具都是马匹,所以快递的速度其实并没有本质的提高。
随着道路的完善,当时的驿传系统也逐步发展起来,形成了“传、邮、驿”体系。传,就是用车送达;邮,就是步行送达;驿,就是用马送达。特快的传送,则叫“驰传”。这些系统中的快递员中途休息、吃饭、喂马、换马的地方,叫“传舍”“馆舍”“邮亭”等,有点类似今天的高速公路休息站,可以加油、用餐之类的。汉高祖刘邦早年就是一个邮亭的亭长。
秦汉时期的驿传系统也是为军事和政治服务,但快递的物品不仅仅是政府文件和军中情报。汉高祖刘邦专门给戚夫人运送家乡的大米,后来南方省份还“快递”荔枝、龙眼等生鲜水果,“驿马昼夜传送之”,很多快递员死在路上,所以“一骑红尘妃子笑”的事儿,早在汉代就有了。
中国现存最早的家书和当时的“快递”
我们再来看看秦汉民间的“快递”。1975年在云梦睡虎地秦墓中,发现了两封写在木牍上的两千两百多年前的家书,这是中国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私人书信原件。写信的是秦军士兵黑夫、惊,这是兄弟俩,收信人是他们的哥哥衷。衷死后,把这两封信带进了自己的墓里。黑夫的信里有一段说:“黑夫寄益就书曰:遗黑夫钱,母操夏衣来。今书节到,母视安陆丝布贱,可以为襌裙襦者,母必为之,令与钱偕来。其丝布贵,徒钱来,黑夫自以布此。”大概就是说:“黑夫再次写信来,要请家里赶紧给送点钱来,再让母亲做几件夏天穿的衣服送来。见到这封信之后,请母亲比较一下安陆的丝布的价钱,不贵的话就做好夏天穿的衣服,和钱一起带过来。要是那边丝布贵,那就只带钱来,我自己在这边买布做衣服。”而惊的信里说,“愿母幸遣钱五、六百,布谨善者毋下二丈五尺”,希望母亲能寄个五六百块钱来。布要仔细挑选品质好的,至少要二丈五尺。